首页  | 新闻  | 体育  | 娱乐  | 经济  | 科教  | 少儿  | 法治  | 电视指南  |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
少儿频道 > 马丁的早晨 > 马丁会客厅 > 正文

张天晓:与马丁一样的“百变小子”

央视国际 2004年03月03日 11:10

  (文《上海早报》记者邵娟 图《上海早报》记者张洪兵)

  引言:马丁,一个7岁男孩。每天早晨醒来,他都发现自己变成另外一个模样,福尔摩斯、超人、埃及法老、外星人乃至女孩,并由此引发出各式有趣的故事。

  对张天晓而言,《马丁的早晨》既非起点,也非终点,在他的动漫生涯里,他随时准备着迸发,就像“百变小子”马丁那样,“不停地突破,不停地变换角色与定位”。

  

  2月17日起,央视一套将首播52集系列动画片《马丁的早晨》。这是第一部经由中国广电总局批准、中法合拍的动画片,不仅荣获中国卡通艺术“金蛙奖”,而且还入围了2003年法国昂西国际动画节、意大利海湾卡通节和葡萄牙电影动画节,其中法国昂西国际动画节,是业内人士公认的动画界“奥斯卡”。

  张天晓,这部片子的中方导演和投资人,因此浮出水面,成为圈内外的瞩目焦点,被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卡通委员会评为“2003年中国十大新锐导演”。他创办的今日动画影视制作有限公司,也被法国电视三台评为亚洲最信得过的3家动画公司之一。

  
  

  序:负笈法兰西

  这样的日子没能持续很久,张天晓又有了新的想法

  1989年10月,张天晓第一次踏上法国的土地。于此之前,他的身份是上海电视台动画制片厂副厂长,一个26岁的年轻人。

  张天晓自幼习画,曾师从画家陈逸飞和雕塑家陈道坦。1983年1月1日,他20岁生日这一天,进入上海电视台动画制片厂。当时,他主要负责动画广告、栏目片头以及电视台台标,全国30多个省市电视台的台标,都凝聚了他和同事的智慧和灵感。

  1985年,22岁的张天晓因为业务突出,被提拔为副厂长。1988年,他参与导演的10集动画片《小兔菲菲》,获得央视全国动画展播二等奖。就在事业如日中天之际,张天晓突然对动画失去了兴趣。

  “那个时候,我最大的愿望是重拾画笔,做一名真正的艺术家。”张天晓说,为了实现愿望,他曾经想报考心目中的圣殿———巴黎高等美院,但终因信心不够而转投法国CFT影视学院。

  1989年10月,张天晓以专业课第一名的成绩考进该校。事后他才知道,当初误打误撞选择的CFT影视学院,竟然是世界上最好的动画学院,往往是毕业生尚未出炉,迪斯尼、华纳等国际动画公司已虚位以待。

  初到法国,张天晓的法文一塌糊涂,校长皮尔·爱玛给他两个月时间进修语言。张天晓当时想,反正自己想做艺术家,干脆就去画画吧。在接下来的半年里,张天晓没有回到学校,而是四处游历、写生、打工,甚至奇迹般开了3次画展。

  这样的日子没能持续很久,张天晓又有了新的想法。“我曾经每天泡在罗浮宫里,看着那些名画如醉如痴,觉得此生无憾。”张天晓说,“可是,离开动画6个月后,我突然非常非常想念它。”

  于是,他重新申请回到CFT影视学院。由于经济上的原因,张天晓呈上自己在国内的作品,希望校方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。校长对他设计的上海电视台台标尤其感兴趣,一个圆球从浩瀚太空呼啸而来,专业人士一眼就看出并非借助电脑完成,可又实在想不出究竟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。

  “当时条件艰苦,哪里有什么电脑。我们先做了一个玻璃球,又拿牙刷在3块玻璃上撒上白点,”张天晓解释说,“然后利用摄像机的推拉摇移,以及马达的转动,让玻璃球动起来,在酷似太空的背景中飞翔。”

  校长当时就击节赞叹,说这种想法和专业精神,即便是毕业生也未必达到,张天晓不应该在学校浪费时间。3个月后,张天晓完成校长为他单独制定的培训计划,提前一年零九个月毕业。

  1990年10月,张天晓就职于法国LES CARTOONEURS动画公司。次年4月,校长打来电话说法国ELLIPSE动画公司正在招人,张天晓知道,ELLIPSE作为欧洲最好的动画公司,门槛非常高。反复思考后,他最终还是决定试一试。

  进动画公司最难的是考试,一般要连考两天,ELLIPSE也不例外。第一天,张天晓发现考试所给的分镜头台本中,有一个不易觉察的“陷阱”:摄像机的角度,也就是“轴心”被有意画错了。他修改了错误,并且把这个镜头画得非常完美,然后不再继续做剩下的题目,而是直接交上考卷。EL-LIPSE艺术总监看到后,当场对张天晓说:“你已经被录用,不需要再考了。”

  从此,在这个全欧洲最大的动画集团里,张天晓成为惟一的亚洲人。参与制作了《丁丁历险记》、《奥尔森和奥丽维尔》、《MOT》和《永远没完的故事》等动画剧,其中《奥尔森和奥丽维尔》获威尼斯最佳动画片奖。

  

  起:加工商

  虽然“得意”,张天晓并没有“忘形”,他对自己这个阶段的定位,无非是一名“加工商”

  1996年,张天晓重新回到LES CARTOONEURS动画公司,他这次是来“救火”的。

  当时,LES CARTOONEURS在上海制作的系列片《雷欧和波比》,进展非常不顺,投资商威胁说要停止付款,老板本人则把房子、私人小飞机都变卖了。万般无奈之下,老板委托张天晓挽救颓局。

  几乎连考虑的时间都没有,张天晓就以艺术总监的身份走马上任。对他而言,他首先要还一笔“人情债”:“他是我的第一个老板,是他把我从学生身份变成工作身份,这在当时非常难,公司为此还花了不少钱。现在他四面楚歌,我没有理由袖手旁观。”同时,这也是一个相当大的机遇,“在法国公司,中国人很难坐到这个位子。”

  那时张天晓的压力不言而喻,他只能成功不许失败。前两个月,由于资金紧张,张天晓连薪水也没得拿,每天只睡4小时,白发顿生。他以最快的速度做出一集片子,片子寄到法国后,老板和投资商额手称庆,认为这才是他们想要的风格,并且以此为样板,立即把前面做过的19集“枪毙”掉,让张天晓重新指导。

  104集的《雷欧和波比》旗开得胜后,张天晓又留在上海制作《苹果骑士》。在与内地动画公司合作的过程中,他这次遭遇的困难和波折不断,诸如信誉较差,人才培养上没有长期规划等等。为了顺利出片,1998年,张天晓自己创办了“今日动画”。那时,公司只有十几个人,张天晓和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联合开办了5期动画班,对员工进行全方位培训。“我借了点便利,用的就是CFT影视学院的教材,”张天晓笑着说,“当然,也重新做过调整,以便更适合中国人。”

  公司开张后,张天晓继续和LES CARTOONEURS合作,指导《木乃伊》、《JK侦探》,同时还制作ELLIPSE动画公司的《阿平》。《阿平》是“今日动画”真正走向市场的第一部片子,它和《JK侦探》同时入围了当年法国昂西国际动画节最佳动画片奖。

  “这两部片子在美术风格上极具个性,和传统的迪斯尼样式完全不同,《JK侦探》的线条有点像毛笔画,《阿平》则像钢笔画。”张天晓说,语气中是掩饰不住的自豪,“这类风格不是说没有,但一般在动画短片中出现,而几百个人共同制作的大型连续剧,能淋漓尽致做到这一点委实不易。”

  虽然“得意”,张天晓并没有“忘形”,他对自己这个阶段的定位,无非是一名“加工商”。“剧本、台本都是法国人的,我的公司只是做原动画,以加工为主,属于中期制作。”

  

  承:投资者

  作为加工商,你永远在圈子外徘徊,只有投资和联合,才会有知情权

  张天晓说,他是在寻找机会突破,但没想到机会来得这么快。

  2001年年末,《马丁的早晨》样片完成,一些投资商虽然认为总体水平不错,但对前景并不十分看好,所以在预售时没能达到期望值。资金无法到位,也就意味着片子的搁浅。

  “凭直觉,我认为这将是一部好片。”张天晓作为中方导演,对《马丁的早晨》充满自信,“信心来源于创意,我始终觉得‘马丁’的创意特别棒,任何一个小孩都希望早晨醒来,变成完全不同的样子,这和孩子的心灵很贴近。所以‘马丁’肯定能成为卡通明星,相应地,也会有极大市场和衍生产品的回报。”

  为此,张天晓做了一个大胆举动,投资600万元人民币,几乎把所有家当都押进去。由于怕家人担心,他没有和任何人商量,即使太太也不知道,“有些自信只有置身其中才把握得住,局外人很难了解。”

  法国人显然没料到,关键时刻有人挺身而出,连他们都为张天晓担心:好不容易发展到这一步,万一搞砸了怎么办?与此同时,他们又甚为感激张的“仗义”,在股份上给予很大优惠。

  因为是合拍片,《马丁的早晨》也会在国内播出,张天晓特意把“马丁”的头发由5根改成3根,这显然源于“三毛”造型,以增加中国观众的认同感和熟悉度。“为了保证片子质量,我对任何细节都不敢马虎。”他说。

  现在,《马丁的早晨》大获成功,除了荣膺各种奖项,在法国电视三台同类节目收视率排名第一之外,比利时、意大利、德国、荷兰、加拿大、新加坡、中国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,购买了这部动画片的电视播放权,至于衍生产品的开发,也在紧张地进行。总之,用张天晓的话说:“我们已经开始赢利。”

  对张天晓而言,投资赚钱固然重要,但更重要的并不在于此:“作为加工商,你永远在圈子外徘徊,只有投资和联合,才会有知情权,对方才会把你带进市场,了解国际游戏规则。而看别人如何全盘操作一部片子,正是我们中国商家最欠缺的,我从中受益匪浅。”

  2002年,《太空牛仔》开拍,非但云集了欧洲大牌编剧和导演,而且制作方法国飞图贡动画公司的名气也特别大,所以资金筹措不在话下。张天晓一时找不到投资机会,只能以“加工商”身份出现。

  但事情总是风云变幻,机遇再次垂青张天晓。当年,欧洲经济尤其是德国经济走向低谷,片子的最大投资商几近破产,张天晓不失时机跟进,一投中的。

  据张天晓介绍,如果不作为投资方,片子很难卖到中国,而公司主创人员为此付出良多,他们的孩子竟然看不到父母的作品,这让他难以接受。而且,“很多员工的太太说自己先生做动画片,别人就会反问,怎么不见你先生的作品?”说到这里,张天晓有些感慨,他的理想是让每一位员工和家属,都能以“今日”的作品为荣。

  和法国人谈合同时,有一条张天晓非常坚持,那就是必须把中国主创人员的名字在片中表现出来。法方事后对他说,公司一般会在价钱上分毫不让,很少有像他这样,为员工的荣誉斤斤计较的。

  当年,《小兔菲菲》播放时,就因为张天晓年轻,片头中竟然没被冠以“导演”的字样,他说自己了解那种受伤的感觉。

  

  转:主创方

  张天晓早就计划好,这回要超越“加工商”和“投资者”

  4年之前,张天晓就想创作一部中国题材的动画片,他当初的定位是,必须是中国的,同时又必须是国际的、时尚的。

  按照这个标准,在众多传统故事中,他选择了“少林”题材,因为“功夫”一词,已在全世界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。但当与业内前辈探讨时,大家却认为这部片子没有办法实现,理由有二:一是预算成本太高,二是技术受限,当年的动画片几乎不会“动”,更遑论展现复杂的“功夫”。

  蛰伏了4年后,张天晓并没有放弃,他说2002年参与《太空牛仔》制作,就是在为自己的《少林小子》技术练兵。果然,《太空牛仔》完工后,“今日动画”员工的整体自信心大幅提高,大家摩拳擦掌,对《少林小子》跃跃欲试。然而,巨额资金又从何而来?

  张天晓早就计划好,这回要超越“加工商”和“投资者”,做一次真正的“主创方”,至于资金,必须吸引海外力量加盟,否则所有的梦想不过是镜花水月。

  为此,张天晓摒弃了让业内人士写剧本的传统,而是请电视编剧操刀,在他看来,“动画片编剧受老框架约束太多”。并且,他心目中的《少林小子》,“不是中国人讲中国故事给老外看,而是老外讲中国故事给全世界看。这样,外国观众既不会陌生,中国观众也能有新鲜感。”

  所以张天晓的剧本耗费了大量时间和人力,先是国内剧作家写好提纲,接着请法国电视台主管动画节目的负责人提意见,然后进行修改,把修改后较为成熟的内容又交由法国编剧,请他根据欧洲人的叙事习惯重新编写,最后再反馈到国内,以中国人的眼光倒过来审查外国人剧本,最终做成中外双方都乐意接受的作品。

  剧本初步完成后,按照国际惯例,张天晓做了一个样片,赶赴戛纳秋季电视节参展。2003年10月6日,就在电视节青少市场开幕前一天凌晨,整个样片的英语配音才最后结束。早上8时,张天晓开车从巴黎赶到戛纳,抢在下午5时之前把样片交给主办方。

  738部参加交易的作品中,《少林小子》的浏览率排名第五,其恢宏气势不似电视剧,反而更像电影。很多外国专家看了《少林小子》后评价说,“这是亚洲风格,却不是日本的”,在日本卡通长期被动画界视为亚洲代表的传统下,此语尤为难得。

  电视节上,51个国家和地区表达了购买这部片子播放权的意向。而最令张天晓兴奋的是,除了之前LES CARTOONEURS动画公司和法国电视三台加入合作外,现在又有美国福克斯电影公司、欧洲迪斯尼频道、欧洲动画网以及德国第二大上市公司EMTV,争取作为投资方加盟《少林小子》。

  “四家公司中只能选一家,我目前正在考虑方案。”张天晓说,“至于这部作品何时能面世,我们计划在2005年年底。”

  

  合:制片人

  要改变中国动画现状,最缺少的就是与国际接轨的制片人

  短短5年间,张天晓带领“今日动画”,从白手起家到渐露峥嵘,成功跨越三种角色的互换,并且成立了“今日联盟”,把上海最优秀的四家动画公司联合起来,共同打造动画精英。

  而张天晓对人生和事业的规划,并不仅仅局限于此,他还有更大的理想,即2005年完成《少林小子》后,转行做一名职业制片人。

  “要改变中国动画现状,最缺少的就是与国际接轨的制片人。”张天晓说,“大家对这个概念也许还陌生,但在国外,‘制片人’早就发展成为相当成熟的职业。”

  在筹备《少林小子》过程中,张天晓发现很多优秀的动画人才,他们不乏经验和技艺,但和整个市场脱节,很难把自己推销出去。这种情况下,就需要“既熟悉市场运行规则,又对艺术有所判断,并且具备庞大人脉关系的制片人。”

  在张天晓心目中,艺术家和投资商之间,总是缺少点什么,制片人扮演的角色正是桥梁与过滤器,站在更加公允、更加市场化的角度,挖掘有潜质的艺术家,推荐给有实力的投资商。

  “如果出现10到20个成熟的制片人,中国的动画肯定会火起来。”张天晓非常认真地预言。

(编辑:胡悦来源:)